网络时代的成功哲学

网络时代的成功哲学
                  ——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余峰
 
一直以来,读书习惯先看作者,总觉得,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作者写出来的书,即使文采上谈不上斐然,内容上也定有不凡之处。
提起《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作者李开复,熟悉网络的人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他与张朝阳、张亚勤、马云等人都是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也是众多80后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关注这样一个刚及不惑之年的IT精英,于我而言,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身上最让我钦佩和欣赏的东西,莫过于他将向青年一代传承知识和经验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当成自己的责任,并且一直致力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数不胜数,形形色色的成功学著作泛滥于市,但遗憾的是很少能有几个成功人士能走进青年学子中间为他们解惑释疑,能以自己的亲身经验指点尚处在迷茫期的中国青年们。也因此,李开复创办的“开复学生网”、一系列给中国青少年的文章以及这本名为《做最好的自己》更显得弥足珍贵。
《做最好的自己》与时下流行的畅销书最大的不同,就是尽量避免纯理论的说教,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案例和朴素平实的语言,来阐述一些不是很复杂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道理。此书的另外一个特色之处,在于它的作者是一个跨中西文化的代表者,因此行文既有含蓄内敛之处,也有张扬犀利之时,既提倡承担社会责任,也鼓励赢得个人成功并从中攫取快乐,体验过中西方文化特点的作者希望集合中外优势,尝试着在两种文化间寻求一个融会点,希望中国的青年学子能成为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所说,当代的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并且拥抱了信息时代的骄子,他们应该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但是,他们虽然有幸出生在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父辈们总是说,我们生活在富足安康的时代,应该觉得幸福,应该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人。但是高期望的父母、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浮躁的社会心态、纷繁多样的价值观却让我们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和迷茫中,当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大学文凭无法给我们带来想象中的地位和成就甚至无法维持生存时,有些人沮丧、消沉甚至开始信奉“读书无用论”,有些人则开始思考,中国当代的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们到底缺少了什么?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李开复则认为这种浮躁的源头是中国的青年一代经常会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无法自拔。他认为,中国社会历来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做法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对青年一代的负面作用相当大。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和力量,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即使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名和利,也不一定能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确,倘若成功的机会如此至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之下,有人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但更多的人则与成功无缘,只得黯然离开。
在中国,虽然俗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在传统理念中,也只有入朝为官、位列朝堂才最为光耀门楣。这也解释了近几年越来越引人争议的“考公务员热”和越来越壮大的“考碗一族”。学者们开始担忧,当大学学历纯粹成为考公务员的跳板时,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李开复在书里这样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只承认少数几类成功者,那么,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不俗业绩却无法获得社会认可的人就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样的社会也很难达到均衡发展的状态。他提出了采用多元化成功的视角衡量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
很多学者包括李开复都认为相比中国,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崇尚多元化成功的社会,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的人才体系是多元化的,美国人才的成功途径也是多元化的。我相信这也是“美国梦”非常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本身就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情不是吗?
当然,中美国情不同,完全照搬他们的理念并不可取,推而广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试图模仿或复制他人独特的成功模式也是行不通的。
古有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今有风靡全球的“泛才能论”,都肯定了人之为人,就必有他的特长和潜质之所在。当代的中国青年,并不缺少才华和潜能,缺乏的是勇气——用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胸怀——用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智慧——用来分辨上述两者的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他人的成功,有些人仅仅停留在羡慕和自怨自艾中,忽略了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而有些人则试图找寻成才“捷径”,陷入了“东施效颦”的泥沼里。
李开复认为,支持和鼓励年轻人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不断超越自己,尽力做最好的自己,整个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的人才,青年一代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理念对当今浮躁多变的中国社会和当代急功近利的中国青年,可称之为一剂清热去火的良药,高速发展、奔波忙碌之余,我们是时候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走得更从容一些了。与其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断超越自己,取得进步,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于如何走向成功,《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提出了“成功同心圆法则”并对法则进行了细化和生动的阐述,本文因篇幅有限将不做进一步探讨了,有兴趣的同事不妨读读此书,相信也必定同我一样,有所收获。